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原子重构GPU:RajaKoduri的Oxmiq如何挑战英伟达霸权

原子重构GPU:RajaKoduri的Oxmiq如何挑战英伟达霸权 RajaKoduri OxmiqLabs GPU重构 原子到智能体 RISC-VGPU CUDA兼容 芯粒架构 AI计算 第1张

   在硅谷坎贝尔市一间不起眼的办公室里,前AMD和英特尔显卡架构师拉贾·科杜里(RajaKoduri)悄然集结了一支“老兵战队”。这支平均行业经验超过25年的团队,手握数百项专利,曾在不同公司共同创造超千亿美元营收。经历两年蛰伏,他们创立的OxmiqLabs于本周正式亮剑——目标直指重构从原子层面到智能体协同的整个GPU技术栈。

   科杜里的颠覆性策略在于避开传统硬件制造的资本泥潭。当前设计一颗尖端芯片的成本已超5亿美元,而Oxmiq选择以IP授权模式破局,类似ARM的生态玩法却瞄准更激进的愿景。其核心OXCORE架构采用模块化设计,集成标量、矢量、张量三类计算引擎,通过RISC-V内核实现硬件级“纳米智能体”。这些微智能体可直接在硅片上动态协调任务分配,结合近存计算技术将数据搬运能耗降低40%。

   真正的杀手锏藏在软件层。OXPython工具链让业界震惊——通过与Tenstorrent合作,它能让基于Python的CUDA应用无需修改代码或重新编译,直接在第三方硬件上运行。这相当于在英伟达的CUDA生态壁垒上炸开了一道缺口。TenstorrentCEO吉姆·凯勒对此直言:“开发者终于能摆脱硬件锁定了。”

   芯粒架构OXQUILT则展现柔性扩展能力。从嵌入单核心的机器人控制器到搭载数千核心的Zettascale超算,客户可自由调配计算、存储单元的配比。联发科等投资者押注2000万美元的背后,正是看中这种为AI训练与推理任务定制化优化成本的能力。

   但质疑声从未停止。业内观察人士指出,所谓“从原子到智能体”的革新尚未展示具体能效数据,而光传输等技术的实用化仍存疑。面对这些,科杜里团队透露已获得首个软件订单,暗示其技术方案正通过客户验证。

   这场豪赌的本质是生态战争。当英伟达用CUDA绑定开发者时,Oxmiq以兼容性为矛,试图让算法自由迁移;当芯片巨头竞逐制程工艺时,他们用芯粒组合降低客户研发成本。正如半导体老兵所言:“未来的赢家不属于晶体管最多的公司,而属于让算力流动得最顺畅的架构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