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秘密推进415mm×510mm面板级封装,芯片制造迎来巨变前夜
- IT大事件
- 2025-08-12
- 827
在台积电和英特尔围绕玻璃基板激烈角逐的当口,三星电子悄然启动了一项可能改写半导体封装规则的计划。据供应链消息,三星正在天安研发中心秘密测试415mm×510mm规格的面板级封装(SoP)技术,这比此前曝光的100mm小型玻璃中介层方案激进了五倍,直接瞄准下一代AI芯片的制造需求。
与行业巨头普遍采用硅中介层不同,三星的工程师团队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玻璃基板对超精细电路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尺寸稳定性,其布线密度较传统硅基提升50%,介电常数却低至4.5-5.5(硅材料为11.7),这项差异使得信号传输损耗直降30%。更关键的是成本——玻璃基板价格仅有硅基的六分之一,这对动辄需要集成六颗以上HBM内存的AI芯片而言,意味着百美元级的成本优化空间。
然而大尺寸玻璃基板面临严峻的技术挑战。当面板尺寸突破400mm门槛,热膨胀系数控制成为首要难题。行业报告显示,三星材料团队已开发出低碱无铅玻璃配方,配合铜-锡复合电镀工艺,将热变形控制在百万分之三以下。另一个突破在于天安园区改造的PLP产线,该产线采用方形面板替代传统圆形晶圆,使有效利用率提升28%,预计2027年实现每月10万片产能。
这项布局背后是三星对AI芯片市场的精准卡位。据测算,2028年全球玻璃基板封装市场规模将突破78亿美元,其中AI芯片占比超六成。更让三星心动的是毛利率——玻璃基板技术有望将封装业务毛利率推升8个百分点至58%。面对谷歌、Meta等科技巨头年内累计上调的2000亿美元AI资本开支,三星正将代工服务、HBM内存和先进封装整合成AI集成解决方案,直击客户的一站式采购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的415mm×510mm方案比英特尔510mm×515mm标准小约5%,这个微妙差异使其兼容现有设备改造。设备商透露,三星已订购二十台激光蚀刻设备,能够在玻璃基板上实现2μm线宽的电路成型,精度堪比硅基光刻。而面板级封装的真正威力在于异构集成——通过SoP技术,GPU、HBM和I/O芯片可一次完成三维堆叠,将传统需要六周的封装周期压缩至七十二小时。
当台积电仍在扩大300mm晶圆级封装产能时,三星的跨越式路线充满风险却也暗藏机遇。若2027年量产计划如期达成,三星将率先突破晶圆尺寸限制,为单封装集成二十颗Chiplet的超级芯片铺平道路。这场豪赌的筹码不仅是技术领先,更是对万亿级AI芯片市场主导权的争夺。
本文由XieTao于2025-08-12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521pj.cn/20257954.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