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光中国区裁员背后:全球战略收缩与AI芯片突围
- IT大事件
- 2025-08-12
- 201
2025年8月11日,美国存储芯片巨头美光科技在中国区的办公室异常安静。上海张江科技园内,部分研发人员被陆续约谈;同一时间,深圳分公司的技术支持团队也收到了业务调整通知。这场涉及嵌入式系统研发、测试及客户技术支持岗位的裁员行动,在业内投下了一颗石子。48小时后,美光官方对事件作出回应,但声明内容远比裁员本身更具战略颠覆性: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停止未来移动NAND产品的开发,包括终止第五代通用闪存存储UFS5的研发计划。
一纸公告背后,移动存储市场正经历结构性洗牌。美光在声明中将决策归因于移动NAND产品持续疲软的财务表现,以及该领域相较于其他NAND机会的增长乏力。值得玩味的是,就在三个月前,美光西安封装测试新厂房刚刚破土动工,彼时高管还高调宣布将拓展移动DRAM和NAND解决方案。如今战略急转,折射出存储巨头在技术路线上的艰难取舍。
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加剧了这次调整的阵痛。自2023年网络安全审查后,美光在中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的业务大幅收缩。数据显示,其在中国大陆的收入占比已从巅峰时期的20%以上滑落至2024财年的12.1%。更严峻的是,行业分析机构预测2025年美光在中国移动LPDDR内存市场的份额将萎缩至高个位数百分比,在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本土企业崛起的环境下,这种下滑几乎不可逆转。
与在华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光在全球AI浪潮中的高歌猛进。就在宣布中国区裁员的同一天,美光科技向投资者更新了业绩预期:将第四季度营收预测从107亿美元大幅上调至112亿美元,毛利率预期同步提升2.5个百分点至44.5%。驱动这份亮眼成绩单的,正是AI数据中心对高带宽内存(HBM)芯片的饥渴需求。当英伟达等巨头争抢AI芯片产能时,美光凭借新一代DRAM产品获得定价话语权,实现了存储行业罕见的毛利率跃升。
战略重心转移的轨迹已清晰可见。在终止移动NAND开发的同时,美光特别强调将继续投入汽车NAND、企业级SSD以及移动DRAM市场。这种选择颇具现实考量——相较于利润微薄的消费级闪存,用于AI服务器的DRAM芯片价格近期涨幅超过30%,而自动驾驶汽车所需的车规级存储芯片毛利率更是高出传统产品约15个百分点。在西安新厂规划中,这些高价值领域的产品线已被列入优先投产名单。
不过战略转型的镇痛仍不可避免。原定2024年量产的1γ纳米DRAM工艺因采用成本高昂的EUV光刻技术,已被推迟至2025年;而中国区被裁撤的工程师中,部分人员曾参与UFS5接口标准的开发。这些技术断层如何弥补,将是美光必须面对的挑战。
存储芯片行业的这次战略转向,暗含着更深层的产业逻辑。当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三年徘徊在12亿部左右时,AI数据中心的高性能存储需求正以每年60%的复合增长率飙升。美光的抉择本质上是对两种未来的押注:一边是陷入创新瓶颈的移动设备市场,一边是承载算力革命的数据洪流。在半导体这个周期性行业里,及时止损与果断投入同样需要勇气。
行走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美光物流中心,满载企业级SSD的货车正驶向浦东数据中心集群。而在十五公里外的张江办公室,部分研发人员开始整理工位。这种矛盾场景恰是当今全球科技产业的缩影——当企业站在战略转折的十字路口,每一次业务调整都伴随着技术路线的生死抉择。对美光而言,放弃移动NAND的阵痛,或许正是换取AI时代船票的必要代价。
本文由XiWang于2025-08-12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521pj.cn/20257950.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