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单票成本不得低于1.4元!广东新政掀起行业涨价潮,电商连夜重算包邮策略
- IT大事件
- 2025-08-06
- 268
凌晨三点的揭阳军埔电商村,90后玩具卖家陈浩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新快递报价单苦笑:“每单涨4毛,今天少赚了两千块。”他迅速将店铺的“全国包邮”改成“华东华南6元,新疆西藏补差价”,这是广东快递新政实施首日最真实的缩影。
8月4日,广东省邮政管理局一纸通知让占全国业务量25%的华南快递市场彻底变天。政策强制规定单票成本不得低于1.4元,较此前1元的底价暴涨40%,违规企业将面临重罚。圆通速递在8月5日率先执行新标准,其他快递品牌火速跟进,通知如雪片般飞向各地加盟商。在深圳华强北,主营手机配件的批发商林薇已收到五家快递公司的调价函,其中0.1公斤特价件涨幅最高达0.5元,续重每0.1公斤加价0.1元的条款让她连夜调整了发货组合。
这场涨价风暴早有预兆。今年二季度,部分快递企业单月价格已跌破2元,申通、韵达的单票净利润仅剩0.04元和0.05元。在福建某些区域,甚至出现“8毛发全国”的极端低价,末端网点单票毛利不足0.1元。恶性循环下,快递员月薪长期徘徊在3000-6000元,部分农村网点陷入“派费不够油钱”的窘境。7月29日国家邮政局座谈会上,局长赵冲久明确要求“旗帜鲜明反对内卷式竞争”,成为此次行动的导火索。
更猛烈的推力来自10月15日即将实施的新版《价格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首次将快递低价竞争纳入法律规制范畴。中央财经委员会7月会议提出的“治理低价无序竞争”定调,最终在广东这个日均发件量达1.29亿件的超级市场率先落地。
政策执行呈现微妙差异。中通、韵达选择直接提高最低价,0.1公斤件分别定价1.48元和1.4元;圆通则取消“超返”政策(原每单返还网点0.2-0.3元),相当于整体涨价。这种差异源于各家的货量结构——申通11%的业务是特价件,中通仅占7%。华南某地邮管局工作人员透露:“15天锁价期内会有监督组驻守分拨中心,但锁价期后可能转向0.3公斤以上段位的竞争。”
资本市场的反应最为敏锐。若全国单票价格修复0.4-0.6元(如2021年水平),行业年利润或暴增700亿-1050亿元。历史经验显示,2021年提价后圆通单票利润从0.07元跃至0.23元,股价半年涨200%。本次申通因82%的利润弹性最受瞩目,其近期收购丹鸟物流的战略,显露出向单票6.2元的高品质服务转型的野心。
但隐忧仍在暗处涌动。义乌电商李强发现,从广东发往浙江的快递突然增多:“黄牛利用两地差价倒货,每单赚8分钱就有利润。”为堵住漏洞,义乌计划8月7日至10日启动第三轮涨价,目标是将0.1公斤底价拉平至1.4元。而更多电商选择分仓转移,将货物提前囤积在江西、湖南等未涨价区域。
在佛山某快递网点,经理张伟指着新安装的AGV分拣机器人说:“总部要求9月1日强制缴齐五险一金,不涨价根本撑不住。”他算过账:此次涨价若能让网点每单多分0.15元,就能覆盖新增的社保成本。但最让他担忧的是客户流失——去年东莞某服装厂因快递涨价将仓库迁往越南的教训仍历历在目。
夜色渐深,陈浩在计算器上反复敲打:日均2000单的业务,每月快递成本将增加24万元。“要么优化包装克重,要么放弃低价爆款。”他苦笑着撕掉桌上“9.9元包邮”的宣传海报。仓库外,一辆满载无人物流车的货柜正驶向顺丰转运中心,车身上“单票降本0.1元”的标语在路灯下忽明忽暗。这场由政策强推的价值重构,终将重塑每个参与者的生存法则——当一枚快递的价格终于高于一瓶矿泉水时,中国物流的成人礼才真正到来。
本文由GanYan于2025-08-06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521pj.cn/20257486.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