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微软再耍“老把戏”:在Bing上搜索DeepSeek等竞品时会置顶推广Copilot

微软再耍“老把戏”:在Bing上搜索DeepSeek等竞品时会置顶推广Copilot 微软Copilot Bing搜索广告 AI竞争 DeepSeek ChatGPT搜索 生成式AI 微软垄断 搜索引擎公平性 第1张

   当用户在Bing搜索框里键入“ChatGPT”“Gemini”甚至“DeepSeek”时,一个醒目的横幅广告会立刻占据页面顶部——深蓝色背景上写着“您的Copilot在此”,旁边还附带一个独立的对话框,邀请用户“轻松提问、生成图像并处理任务”。这是微软最近被曝光的推广策略:通过Bing搜索结果页直接拦截流向竞争对手的流量,将用户引导至自家的人工智能服务Copilot。测试显示,这一行为发生在任何浏览器访问Bing时,不限于微软自家Edge。

   表面上,这个横幅标有“由Microsoft推广”的小字说明,但字号极小且位置隐蔽,普通用户极易忽略其广告属性。更值得玩味的是交互设计——若用户短暂离开搜索标签页再返回,Bing会将Copilot广告高亮为纯白色背景,同时淡化其他搜索结果,形成强烈的视觉引导。有技术分析师指出,这种设计可能诱导部分用户误认为该入口即目标服务,尤其对不熟悉AI工具的群体产生混淆效应。

   微软的激进手段并非首次。此前用户搜索“Chrome”时,Bing曾推送“为什么选择Edge”的推广;搜索Google时也出现过类似拦截广告。但此次针对AI竞品的行动,折射出微软在百亿级生成式AI市场的焦虑。尽管Copilot已嵌入Windows、Office及Edge浏览器,但ChatGPT等独立产品的品牌认知仍具压倒性优势。通过搜索入口截流,微软试图将被动防守转为主动出击。

   行业观察者注意到矛盾的用户反馈。部分普通用户认为Copilot的即问即答体验便捷,省去跳转步骤;但开发者群体批评此举破坏搜索中立性,一位工程师在社交平台吐槽:“这像在超市问路时,店员强行塞给你自家商品试用装。”更深的隐忧在于竞争公平性——当微软利用操作系统和搜索引擎的捆绑优势推广AI,初创企业如DeepSeek、Anthropic的曝光机会被系统性压缩。

   技术伦理研究者则提出三重质疑:用户知情权是否被弱化?广告与自然结果的界限是否刻意模糊?当科技巨头可任意重定向用户行为,市场创新会否陷入“赢家通吃”的循环?值得注意的是,谷歌虽在搜索中推广Gemini,但未在竞品词条结果页插入全功能交互模块,尺度差异明显。

   微软的战术短期内可能提升Copilot使用率。第三方数据显示,自8月初策略上线,copilot.microsoft.com的访问量增长17%。然而长远代价或许是信任损耗——当每一次对竞品的搜索都变成Copilot的广告位,用户对平台的客观性难免产生怀疑。这场流量争夺战的终局,或将取决于用户是用脚投票,还是默默接受巨头书写的搜索新规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