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断言中美全球智驾双雄并立,中国L2/L3技术加速超车
- IT大事件
- 2025-07-18
- 1665
在近日一场深度访谈中,小鹏汽车掌舵人何小鹏语出惊人:“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再到无人驾驶,全球可能只有两个国家真正做得好——就是中美。”面对主持人关于中美技术差距的尖锐提问,他直言中美在L2至L4级别技术上已处于同一段位,仅在局部存在细微差异,但“绝对在同一个级别内”。这一判断撕破了长期笼罩于中国智驾领域的“技术追随者”标签。
何小鹏特别强调中国拥有更快的加速度,这背后是技术迭代、市场规模、用户接受度与政策机制的四重共振。尤其被忽视的关键点在于市场土壤——中国消费者对自动驾驶功能的接受度显著高于美国。当特斯拉6月底高调展示ModelY全自动交付(全程车内无人穿越市区与高速)并宣称达到L4级突破时,中国产业界的反应并非仰视,而是以实测技术进展回应:华为ADS3.0与小鹏XNGP等系统已在30多个城市规模化落地城市NOA功能,国内L3路测牌照发放量在2024年突破10张,这些进展印证了何小鹏口中“同一级别”并非虚言。
市场数据更具说服力。2023年上半年中国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达42.4%,美国同期不足30%。工信部披露的2022年数据显示,中国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渗透率从2021年的23.5%跃升至34.9%,这种爬升速度印证了加速度优势正转化为实际市场控制力。政策层面更凸显中国路径的独特性。“沙盒监管”模式允许企业在安全框架内边测试边迭代,相比美国FDA式审批更适配技术演进节奏。当特斯拉得州工厂开出的ModelY自动驶向用户车库时,中国苏州的无人小巴已在开放道路接送乘客超10万次,这种差异化场景突破恰是政策与市场共谋的结果。
真正可能改变格局的变量在于L2/L3级技术的普及速度。何小鹏点明关键矛盾:如何在安全放开管控与技术推进间取得平衡,将决定中国能否在应用层超越。高盛预测到2040年全球L3以上车型占比将达60%,其中中国市场渗透率或飙升至90%。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亚勤则预判2030年L4级新车占比将达10%——这些数字背后,是城市NOA从“能用”到“好用”的用户体验跃迁,更是中国车企用每3个月一次OTA的速度碾压国际厂商18个月迭代周期的效率碾压。
当马斯克在社交媒体欢呼特斯拉实现“真正全自动驾驶”时,何小鹏的回应透露出中国智驾的底气:技术段位并驾齐驱的当下,规模效应与用户需求正成为新杠杆。中国智驾的超越或许不会发生在实验室参数表,而在每天新增的42.4%搭载智驾系统的汽车驶入街道时,在消费者自然使用导航辅助驾驶的每一公里行程中。这场以道路为试验场、用户为裁判的竞赛,胜负手早已不仅是芯片算力,更是让技术落地的社会系统效率。
本文由MengKaiZhong于2025-07-18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521pj.cn/20255921.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