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收费乱象终结!市场监管总局新规划定八条红线
- IT大事件
- 2025-08-02
- 1325
一家入驻生鲜平台的调料批发商最近发现后台营销推广费莫名上涨了30%,翻遍整个操作界面却找不到明细说明。类似遭遇正成为中小商户的日常——平台收费规则像蒙着层雾,佣金抽成、技术服务费、推广费等各类费用交织叠加,最终蚕食着本就不丰厚的利润。
7月31日市场监管总局施行的《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直击这类痛点。新规要求平台必须在首页亮出收费明细,如同超市货架上的价签,佣金比例、技术服务费标准等不能再藏着掖着。更关键的是,当平台想修改收费规则时,必须提前7天公开征求意见,商户若不同意还能自由退出,平台不得阻拦。每次规则调整的历史版本都需保存三年,随时供经营者追溯核查。
某家电品牌运营主管曾私下抱怨,去年平台强制要求参加“购物节大促”,每单额外扣除5%活动服务费,不参与就降流量。这种变相强制收费如今被新规明令禁止。同样被划入红线的还包括重复收取数据服务费、对同等规模商户实施差别化定价、用保证金名义变相加价等七大类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特别提到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期间鼓励平台减免费用。2023年华北洪灾时,某外卖平台临时免除受灾区域商户佣金两周,反而带动订单量回升19%,这类双赢案例将成为政策鼓励方向。
‘过去三年某头部电商修改收费规则27次,平均每月调价,小商家根本跟不上节奏。’一位平台合规部门人士透露。新规要求建立收费审查机制,平台内部需配备合规专员,在规则出台前进行风险评估,避免‘边收边改’的野蛮操作。
当技术手段能实时追踪每个点击的转化效果,收费却仍在‘黑箱’中进行。新规要求按点击、展示计费的推广服务必须公示计算公式,让商户清楚每分钱买到什么。这或许将改变某家居商户的困境——他每月支付2万元推广费,系统只显示‘曝光量增长’,却说不清带来多少实际订单。
保证金制度同样迎来变革。某服装店主曾缴付5万元保证金,退店时因‘包装材料未采购指定供应商’被扣掉40%。新规倡导用信用保险替代现金质押,既保障消费者权益,又释放商户流动资金。监管不再满足于事后处罚,而是把合规建设嵌入平台运营机制,这或许才是根治收费乱象的药方。
本文由XiangHui于2025-08-02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521pj.cn/20257140.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