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主货吞赠品,快递员两年狂薅800件赠品获刑!
- IT大事件
- 2025-07-29
- 1322
最近,一起快递员利用网购退货规则漏洞非法牟利的案件引发关注。一名快递员在两年内通过虚假下单、拒收主商品但私吞赠品的方式,累计侵占800余件赠品,转售获利高达38万元。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
这名快递员孙某的作案手法堪称“精准打击”。他专门瞄准手机、平板电脑等附带蓝牙耳机、触控笔、快充插头等赠品的高价值电子产品下单。由于电商平台常将主商品与赠品分开发货,他利用配送站工作的便利,在商品到站后立即申请拒收主货。平台系统自动检测主货拒收后直接全额退款,却未同步核查赠品状态。靠着这个漏洞,孙某轻松将赠品据为己有,转身就挂上二手平台销赃。
为避免被发现,孙某煞费苦心:借用他人账号和银行卡支付,虚构“某某锅炉房”“某某财务室”等配送区域内地址收货。2022年至2024年间,这一操作重复了800余次。直到去年11月,电商平台在审计中发现一批长期异常拒收的订单,且所有赠品均未退回,才顺藤摸瓜锁定孙某并报案。
法庭上,孙某曾辩称自己只是“薅羊毛”,但检察官一针见血地指出实质:“这不是薅羊毛,而是割羊肉!”法律认定其行为已远超普通消费者占小便宜的范畴——虚构交易事实、系统性利用漏洞、主观恶意明显,38万元的涉案金额更达到刑法中“数额巨大”标准。
类似案件近年频发。在扬州,两名快递员曾用他人信息申请折扣码,通过虚报客户运费价差侵占18万元,最终因职务侵占罪获刑;另有一名仓库管理员私吞误投快递,结果包裹里竟是价值37.9万元的钻石。这些案件共同揭示:当“羊毛”薅成产业链,司法绝不会惯着。
法律界人士指出,商家附赠品本质是附条件的赠与,交易未完成时,消费者无权占有赠品。平台规则漏洞更非免罪金牌——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交易,数额达到刑事门槛,就可能构成诈骗罪。即便孙某家属事后全额退赔38万元,其犯罪事实已然成立,牢狱之灾难逃。
案件背后暴露的平台风控短板值得深思。例如退货环节只核验主商品而忽略赠品的技术缺陷,对高频异常订单缺乏实时预警机制等。专家建议平台需建立赠品全流程追踪系统,将拒收率、退货赠品匹配度纳入风险模型,同时避免“重用户体验轻风险防控”的规则设计。毕竟,堵住漏洞才能让真正的消费者安心“薅羊毛”。
如今孙某的故事已成行业反面教材。它划清了一条法律红线:精打细算可以,但若把平台当提款机,终将付出自由代价。
本文由QiaoLei于2025-07-29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521pj.cn/20256790.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