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驳回英特尔股东索赔诉求,320亿暴跌争议背后的商业逻辑
- IT大事件
- 2025-07-27
- 423
2025年7月24日,美国联邦法官特丽娜·汤普森的一纸裁决终结了英特尔股东长达一年的法律拉锯战。股东指控英特尔隐瞒芯片代工业务亏损导致单日市值蒸发320亿美元,但法院最终认定:'英特尔从未掩饰这场艰难转型的试错本质。'
这场诉讼的核心争议点在于时间差。股东强调直到2024年4月,英特尔才首次披露代工部门2023财年高达70亿美元的运营亏损,而这一延迟披露直接引发了2024年8月2日26%的股价暴跌——当日市值蒸发320亿美元,创下公司近十年最大单日跌幅。但汤普森法官在21页裁决书中指出关键事实:英特尔自2021年成立独立代工部门时就明确告知投资者,该业务的财务数据在2024年前将'处于模糊状态'。更值得玩味的是,她特别提到'要求企业披露未经审计的试验性业务数据反而可能误导市场'。
这场诉讼的驳回恰逢英特尔公布最新财报的敏感时刻。数据显示公司连续第六季度亏损,2025年Q2净亏损扩大至29亿美元,毛利率跌至27.5%的历史低位。代工部门虽贡献44亿美元营收,但经营亏损高达31.7亿美元,成为拖累业绩的最大包袱。面对残酷数字,新任CEO陈立武的转型手术刀已然挥下:除先前裁撤的2.4万人,2025年底前将再砍20%员工总数,德国/波兰晶圆厂计划被取消,俄亥俄州工厂进度放缓。他在财报会议上的发言耐人寻味:'过去投资太快太急,而需求不足让工厂布局变得分散且利用率低下。'这番表态被分析师解读为对其前任激进代工战略的否定。
从商业逻辑看,法官的判决揭示了科技产业转型的残酷规则。英特尔在2021年押注代工业务时,瞄准的是亚马逊、高通等巨头的芯片代工需求。但全球芯片产能过剩与台积电的碾压性技术优势,让这个烧钱游戏变成无底洞。尽管PC和数据中心业务本季超预期(分别贡献79亿和39亿美元),仍难填补代工窟窿。这种结构性矛盾,远比所谓'信息披露不及时'更值得投资者警醒。
值得深思的是诉讼中的'认知代沟'。股东将320亿蒸发简单归因于信息延迟,却忽视代工业务本就具备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特性。法官在裁决书中特别点明:'英特尔公开声明中反复强调的试错性质,恰恰证明其商业决策的透明度。'这种判断与当前芯片业生存逻辑暗合——当英伟达凭AI芯片狂揽万亿市值,传统芯片巨头转型的阵痛成本终究需由市场承担。
随着判决落槌,英特尔虽免于天价赔偿,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陈立武的'止血疗法'能否奏效尚未可知,而华尔街对第三季度盈亏平衡的悲观预测(调整后EPS预计0美元),让这家老牌芯片巨头的自救之路更显崎岖。或许正如法官裁决书那句意味深长的结语:'投资创新本就伴随风险,而市场的焦虑不能成为重构商业逻辑的依据。'
本文由GuJiaoHan于2025-07-27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521pj.cn/20256640.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