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成环保人士网暴重灾区,92%活动家亲历死亡威胁与算法围剿
- IT大事件
- 2025-07-27
- 980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的清晨,法特里夏·艾因打开手机时,一条新留言让她浑身冰凉——有人将她标注为“共产主义者”的照片在Facebook上疯传。在印尼,这种“红色标签”足以让人入狱甚至丧命。她疯狂点击举报按钮,但Meta的审核系统三次回复相同结论:“内容未违反安全规定。”此时她不知道,自己只是全球环保活动家遭遇系统性网络暴力的缩影。
上周发布的全球首份环保人士网络暴力调查报告揭露了残酷现实。国际组织“全球见证”历时五个月追踪六大洲200余名环保活动家,发现92%的受访者因工作遭受过网络暴力,其中每四人中就有三人收到过死亡威胁。当研究者拆解施暴平台时,Meta旗下应用形成压倒性包围圈:62%的暴力事件发生在Facebook,WhatsApp和Instagram分别占据36%与26%的施暴现场。这意味着每五个环保活动家中,就有四人沦陷在Meta的社交矩阵里。
暴力正从数字世界渗入现实。德国森林保护者约尔格的遭遇极具代表性,他在Facebook收到匿名消息:“下次在路上见到你,我会用车碾碎你。”这种威胁很快演变为真实袭击。在丹麦,环保人士法诺的举报得到Meta官方敷衍回复后,威胁升级为“这就是我带着猎枪的原因”。调查显示75%的受害者确认线上暴力直接引发了线下伤害,其中女性活动家面临双重围剿——近四分之一的人遭受针对性别的羞辱,印尼的法特里夏在抗议棕榈油公司时遭遇胸部抓摸,迫使老年志愿者组成人墙保护她。
讽刺的是,当环保人士在Meta平台陷入生存危机时,公司正拆除关键防护网。今年一月,Meta宣布废除第三方事实核查机制,转向类推特(X)的众包内容审核。五月的平台透明度报告承认:“欺凌骚扰内容出现小幅增长。”这种放任策略与算法推荐形成致命组合。刚果盆地环保组织成员瓦罗姆控诉:“仇恨内容传播量是科普贴文的六倍,当我们揭露非法伐木时,推流突然中断。”近三分之二受害者指认平台算法助推暴力,某热带雨林保护组织的直播观看量在收到死亡威胁后暴跌80%。
深究Meta的治理悖论,今年纽约州法院的判决埋藏着线索。当布法罗枪击案受害者家属起诉平台算法传播极端内容时,上诉法院以《通信规范法》第230条为由驳回诉讼,认定“平台无需为第三方内容担责”。正是这种法律盾牌,让Meta在印尼“红色标签”等致命威胁前保持冷漠。更荒诞的是,当环保人士举报死亡威胁时,Meta官方邮件建议使用“隐藏词汇”功能过滤辱骂——这如同给子弹贴封条而非卸弹匣。
环保活动家的血泪数据撕开平台治理谎言。全球见证调查中仅12%的举报者获得满意处理,91%的受害者要求平台承担更多责任。当丹麦环保人士收到猎枪威胁后,Meta的自动回复建议“尝试与对方沟通解决分歧”。这种荒谬应对揭示深层危机:在追求极致用户时长的算法逻辑下,暴力内容已成为平台的隐性利润点。正如数字安全专家艾娃·李的锐评:“资源配置是选择,不投入安全系统同样是选择。”
本文由QianHui于2025-07-27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521pj.cn/20256621.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