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开源新质生产力崛起:工信部四维体系重构创新生态,北京首推贡献评价机制

开源新质生产力崛起:工信部四维体系重构创新生态,北京首推贡献评价机制 开源体系建设 开源贡献评价 开放原子 开源新质生产力 北京开源机制 开源鸿蒙 AI开源 工业软件 第1张

   7月23日的北京国家会议中心,2025开放原子开源生态大会现场涌动着一种共识——开源已不仅是技术协作模式,更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工信部副部长熊继军在此释放明确信号:开源正培育新质生产力,下一步将构建四大体系释放其潜力。

   这场变革的引擎正在加速。工信部明确四维布局:机制共创上,推动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首次提出对开源产品价值进行科学量化;创新驱动上,聚焦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四大关键领域,加速项目孵化;人才评价上,要求企业高校推广以贡献为导向的评级体系,挂钩职务晋升与评优推免;开放生态上,支持开源成果高质量‘引进来’与高水平‘走出去’。这些举措直指开源商业潜能释放与产业升级的深层诉求。

   北京作为开源重镇率先落地政策创新。2024年全市信息软件业营收达3.3万亿元,占全国四分之一体量,为机制创新奠定基础。据北京市副秘书长许心超透露,北京将建立全国首个基于开源贡献的评价激励机制,同步加强合规培训,并在经开区建设‘源创部落’实体孵化器,重点扶持AI、区块链领域国际级标杆项目。这一布局正吸引先锋企业聚集——开源中国凭借Gitee平台服务1500万开发者,潞晨科技开源视频生成模型Open-Sora2.0,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开源具身智能成果,十家获授‘开源先锋’的企业已形成技术到场景的闭环。

   产业落地数据印证开源势能。大会发布的150余个应用案例覆盖电力、通信、金融等10大民生领域,其中金融行业开源代码占比高达77%。更值得关注的是,开源鸿蒙生态设备突破11.9亿台,开发者超720万,成为工业数字底座的核心支撑。而北京国际开源社区两年间认证8万开源人才,促成41个项目孵化,项目活跃周期比肩欧美。

   ‘开源的竞争本质残酷’,开源中国董事长马越道破另一面真相,‘并非代码放上平台就能受关注,只有鸿蒙、DeepSeek等顶尖项目才能穿越周期’。这种清醒认知恰是生态成熟的标志。当北京经开区启动1500万元奖金的开放原子大赛,当中英双语许可证打通合规堵点,中国开源正从‘参与’转向‘主导’规则的新阶段。

   这场静水深流的变革,终将重构技术创新的基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