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链博会演讲背后的信号:中国开源AI正在改写全球技术规则
- IT大事件
- 2025-07-17
- 1139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的人群安静下来,聚光灯打在身着深色唐装的身影上。英伟达CEO黄仁勋缓步走上台,用略带口音但流畅的中文开启了他的演讲——这是他年内第三次到访中国,也是首次在链博会舞台亮相。这一天是2025年7月16日,一场关于技术主权与全球协作的微妙对话正在展开。
'过去十年,AI计算性能提升了10万倍,比摩尔定律快了整整1000倍。'黄仁勋的声音在会场回荡,'但真正推动变革的,是开放。'他话锋一转,指向台下众多中国科技企业的代表:'中国在开源工程领域的布局尤为明智,你们不仅构建本土生态,更为全球技术体系提供了支撑。'这句话引发了一阵掌声,夹杂着一些与会者会意的眼神。
黄仁勋不是第一次公开肯定中国开源力量,但这次他拿出了具体数字:超过150万中国开发者正基于英伟达平台进行创新,DeepSeek、阿里、腾讯、MiniMax、百度等中国企业的开源模型已成为全球AI生态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以DeepSeek为例强调:'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完全公开的科学论文,才能推动真正的教育普及与知识共享。'这既是对中国开源实践的认可,也是对全球技术封锁的委婉回应。
背后有更深层的故事。就在演讲前一天,美国政府批准了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H20芯片恢复销售。黄仁勋在会场间隙透露:'已收到大量订单。'这个商业信号与技术赞赏形成双重和弦——当某些领域仍在筑墙,开源社区已在架桥。
中国开源策略的独特性正在显现。不同于传统技术输出模式,数百个项目正通过英伟达Omniverse平台构建数字孪生工厂:上海某新能源电池厂在虚拟环境中优化焊接流程,设备利用率提升35%;深圳仓储中心的AGV小车通过上万次虚拟避障训练,将实际部署周期压缩了60%。这些案例印证了黄仁勋的判断:'开源打破了技术垄断,让中小企业能用低成本接入智能革命。'
但最有前瞻性的预言藏在结尾部分:'十年内,工厂将由软件和AI指挥的机器人团队运营。'黄仁勋描绘的不仅是生产线变革——中国数百个数字孪生项目正在孕育下一代机器人系统,它们先在虚拟世界学习抓取力度、路径规划,再进入物理空间与人协作。这种'虚实结合'模式可能重塑全球制造业版图。
一位不愿具名的国产机器人企业CTO会后坦言:'开源策略让我们省去了重复造轮子的时间。基于Omniverse训练机械臂,试错成本降低了80%,这是传统封闭系统无法想象的。'这种务实态度恰是中国开源工程的核心逻辑:不追求完美原创,而在全球协作中寻找突破点。
黄仁勋离场时,大屏幕上留下双关的结语:'开源是安全之盾,也是创新之桥。'台下有工程师在笔记本上记下这句话,背景贴纸是某国产开源社区的logo。这或许正是中国开源工程的隐喻——既参与全球游戏,也在悄悄改写规则。
本文由QiaoDaDong于2025-07-17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521pj.cn/20255823.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