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550亿造屏,中国显示颠覆全球格局
- IT大事件
- 2025-08-11
- 591
168天,550亿投资,全球第一条——当合肥新站高新区这座巨型厂房完成封顶时,中国AMOLED产业悄然跨过了一道分水岭。8月11日,合肥国显第8.6代AMOLED生产线主厂房浇筑完最后一块混凝土,标志着维信诺自主研发的无FMM技术(ViP)正式踏上量产征程。
建筑工地的喧嚣尚未散尽,厂房内已隐约传来技术革命的轰鸣。这条产线采用的ViP技术彻底摒弃了传统AMOLED制造中不可或缺的精细金属掩模板(FMM),转而引入半导体光刻工艺。正是这一转变,让中国首次在新型显示领域握住了定义权。维信诺工程师在调试设备时打了个比方:传统FMM如同在米粒上刻字,而ViP技术则像在平板上印刷报纸,精度与自由度根本不在一个维度。
突破背后是残酷的产业现实。过去十年,中国面板企业为突破三星的AMOLED专利壁垒付出巨大代价,而FMM材料利用率低、大尺寸良率差的问题始终悬而未决。ViP产线每月3.2万片玻璃基板的产能规划中,藏着破局的底气。试产数据更令人振奋:智能手表面板良率突破90%,智能手机尺寸达60%,开口率提升至69%,分辨率飙升至1700PPI。这些数字在封顶仪式上引发投资人的阵阵私语。
产线未启,市场已动。在平板电脑与新能源汽车座舱对高端显示需求暴涨的当下,ViP技术带来的性能跃迁恰逢其时。车载显示寿命提升6倍,笔电面板功耗锐减30%——这些参数让某新能源车企采购总监提前三个月就带队考察工地。第三方机构预测,未来五年中尺寸IT面板需求年增26.5%,车载市场增速更高达30.6%。当全球显示产业还在为第6代线良率发愁时,中国已把战场推进到第8.6代线的无人区。
封顶仪式上未提及的是战略卡位。2025年被称作“AI显示元年”,AIPC、AR眼镜等新硬件对屏幕性能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传统FMM技术难以突破的物理极限,恰恰成为ViP技术的突破口。当设备厂商开始搬入光刻机时,车间墙上“重新定义中国屏”的标语在焊花映照下格外醒目。
随着设备搬入的启动,这座厂房里即将诞生的不仅是“中国屏”,更是全球显示产业的新规则。
本文由HuaZhen于2025-08-11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521pj.cn/20257883.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