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一号”新里程:金七门核岛浇筑开启长三角绿色能源新时代
- IT大事件
- 2025-08-10
- 662
8月10日上午,浙江宁波象山县金七门海岸边,混凝土泵车的轰鸣声划破天际——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家族再添新成员。随着第一方混凝土注入金七门核电1号机组核岛基座,这项总投资超千亿的国家级能源工程正式进入主体建设阶段。现场工程师抹去额头的汗水,对身旁的年轻技术员说:“今天浇下去的不仅是混凝土,更是中国核电未来六十年的基石。”
核岛作为核电站的“心脏”,其混凝土浇筑被视为电站建设的关键里程碑。金七门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机组,此次启动的1号机组额定容量120万千瓦,设计寿命长达60年,刷新了我国商用核电站的技术标准。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预计达550亿千瓦时,相当于宁波市2024年全社会用电总量的一半。更引人注目的是其环保效益,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500万吨,相当于为长三角新增了65个东钱湖景区的森林碳汇能力。
“华龙一号”作为我国核电“走出去”的主打品牌,正在全球市场加速布局。目前全球共有41台采用该技术的机组在建或运营,使中国首次在三代核电领域占据数量领先地位。金七门项目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是中核集团在浙江的第三个核电基地,更是长三角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落子。当被问及技术保障时,现场一位资深安全工程师指着标准化施工模块说:“从福清到卡拉奇,我们积累了三十多座机组的建设数据,现在每道焊缝都有数字孪生体实时监控。”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程启动前六天,华龙国际与中国核建高层刚刚完成关键技术对接。双方重点探讨了建造大数据中心、施工设计融合等创新课题,为后续5台机组建设铺路。这种“边建设边优化”的模式,正是中国核电技术迭代的独特路径。随着自动焊机在钢构件上迸发出蓝色弧光,金七门工地已悄然应用了16米超大直径环轧工艺等创新技术,将关键管道工期缩短30%,这些突破源自国内装备企业多年的技术攻关。
从产业链角度看,金七门项目如同一条强劲的主动脉。单台机组设备采购额约90亿元,带动了从核级直流电源、安全级气动阀门到控制棒材料等高端装备集群。在常规岛桩基施工现场,工程负责人拍着刚刚验收的桩基数据图表示:“795万的桩基合同听着不大,但背后是二十家配套企业的协同创新。”这种拉动效应在长三角制造业版图上持续扩散,宁波本地某特种钢材企业因中标核电钢订单,一季度净利润逆势增长17%。
当夕阳将龙门吊的影子拉长,工地电子屏跳出“首仓混凝土浇筑完成”的绿色信号。这座计划于2030年投运的核电站,恰与国家双碳目标达成节点形成历史性交汇。在东海潮声的伴奏下,金七门正将中国核电的自主化蓝图浇筑进钢筋混凝土的肌理,也为世界清洁能源发展标注了新的东方坐标。
本文由ZhongliHong于2025-08-10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521pj.cn/20257796.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