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显示技术突围在即!TCL华星350PPI印刷OLED产线下月官宣
- IT大事件
- 2025-08-08
- 202
首尔的一场行业论坛结束不久,显示技术圈已激起波澜。据行业媒体报道,TCL华星技术规划负责人在首尔显示商务论坛期间透露,筹备已久的第8.6代印刷OLED生产线(代号T8项目)将在今年8月至9月正式公布投资计划。这一时间点虽较此前业内预计的7月略有推后,但落地节奏依然紧凑,标志着中国在大尺寸OLED领域的技术突围进入关键阶段。
印刷OLED技术的核心突破点在于像素密度与器件寿命。TCL华星目前实现的350PPI像素密度,已超越传统蒸镀工艺的物理瓶颈。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开口率达到传统FMMOLED工艺的三倍——更高的开口率意味着更高的光效和更低的功耗,为终端产品的亮度表现和续航能力提供了底层支撑。在行业长期头痛的蓝色器件寿命问题上,华星给出明确路线图:蓝色OLED的LT95@100nits寿命将在2026年达到400小时,较五年前提升整整十倍。这项突破直接化解了印刷OLED商业化最大障碍之一。
技术指标的跃进正转化为现实产品。在近期全球显示展会上,华星展示了多款印刷OLED原型:从智能手机的6.5英寸325PPI屏幕,到14英寸2.8K笔记本面板,再到27英寸4K显示器及65英寸8K电视面板。尤其27英寸4K120Hz产品已具备量产条件,其色彩还原与动态表现直指高端电竞市场。这些展品共同证明,印刷技术具备覆盖全尺寸显示场景的能力,一条产线可切割从手机到电视的各类面板。
这条预计落户广州的8.6代线,承载着改写产业格局的使命。相较于韩企主导的蒸镀工艺,印刷技术无需复杂金属掩膜,材料利用率提升超50%,直接带来30%以上的成本优化。当65英寸印刷OLED面板价格降至蒸镀工艺七成水平,万元级高端OLED电视将加速普及。业内观察人士指出,该项目若能如期量产,将打破韩企在大尺寸OLED领域长达十年的垄断,甚至倒逼三星、LG重新评估其技术路线。
当然,量产化进程仍存挑战。尽管小尺寸试产线已实现21.6英寸医疗面板量产,但8.6代线的大规模投产仍需攻克亮度均匀性与良率瓶颈。华星选择此时押注200亿规模的投资,既是对技术成熟度的自信,更是看准了中国在新型显示产业链的协同优势——从上游的发光材料国产化,到下游电视品牌的终端支持,一条本土化生态链正在成型。这场豪赌若成功,全球显示产业‘韩国主导、中国代工’的旧秩序将迎来重构时刻。
本文由HuangTaoHui于2025-08-08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521pj.cn/20257608.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