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读卖新闻天价索赔AI巨头,21亿日元版权战打响

读卖新闻天价索赔AI巨头,21亿日元版权战打响 PerplexityAI侵权 读卖新闻起诉 AI版权争议 新闻标题版权 日本版权法 生成式AI风险 内容抓取伦理 媒体诉AI公司 第1张

   东京地方法院今日受理了一起震动媒体与科技界的诉讼: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正式起诉美国AI搜索公司PerplexityAI,索赔21.68亿日元(约1.06亿元人民币),指控其未经授权抓取并复制旗下新闻内容用于生成式回复。这是日本新闻业首次针对生成式AI企业发起版权诉讼,一场关乎内容创作与人工智能未来的战役骤然升温。

   诉状直指PerplexityAI的核心运作逻辑。读卖方面指控,该平台大量抓取《读卖新闻在线》的文章信息,并向用户提供与原文高度相似的摘要内容,认为此举粗暴践踏了日本版权法规定的复制权与公开传播权。更令传统媒体焦虑的是,读卖在诉状中强调,AI的便捷回复显著分流了原本指向新闻网站的搜索用户,直接侵蚀其赖以生存的广告收益——这已非单纯版权争议,而是关乎媒体商业模式的存亡。

   耐人寻味的是,新闻标题的版权争议在日本早有伏笔。2005年轰动业界的“读卖在线新闻标题案”中,尽管法院最终未认定标题本身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却创造性地援引《民法》第709条,将新闻机构投入巨大人力财力制作的标题视为“应受法律保护的利益”。彼时法官在判决书中写道:‘互联网上的信息经济价值源于收集者的劳力与投资,擅自攫取此类成果逾越了商业竞争的合理边界’。此番读卖重拳出击,显然试图将当年未竟的版权主张推向新高度。

   PerplexityAI的争议操作早有端倪。去年曝光的技术报告显示,该公司曾通过轮换IP地址、模拟人类浏览器行为等手段,绕开明确标注禁止抓取的网站robots.txt协议。今年8月初,出版商联盟再度指控其持续进行此类“数据盗窃”,《纽约时报》、康泰纳仕集团等媒体更以“剽窃机器”形容其运作模式。当CEO阿拉温德·斯里尼瓦森以‘符合合理使用’辩护时,出版商们的怒火被彻底点燃——当科技公司将数十年新闻积淀视为免费养料,媒体行业的价值循环正在断裂。

   这场诉讼折射出更深层碰撞:在‘创新先行,监管滞后’的AI爆发期,法律如何界定数据使用的边界?欧盟2019年《文本与数据挖掘条例》已明确禁止商业性爬取,而日本现行版权法尚未对AI训练数据作出专门规定。读卖新闻的巨额索赔像一颗探路石,测试着法律体系能否在保护创作者与促进技术发展间找到新平衡点。若胜诉,全球新闻集团或将掀起维权海啸;若败诉,媒体内容恐彻底沦为AI时代的‘公共油田’。

   当读者在Perplexity的对话框输入问题时,鲜少有人想到答案背后是记者彻夜的采访、编辑精心的改写。这场21亿日元的对抗,本质是旧世界内容生产者与新世界信息聚合者对‘知识价值归属权’的终极争夺。判决结果或将重塑一个根本认知:当机器吞噬信息时,它吞噬的究竟是数据,还是人类智慧的生命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