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Q2营收环比微降1.7%,产能扩张与汽车芯片成新亮点
- IT大事件
- 2025-08-07
- 1457
8月7日下午,中芯国际最新季度数据揭晓——22.09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背后,一个看似矛盾的数据引发业内关注:当季产能利用率攀升至92.5%,创下近四个季度新高,但整体营收却环比小幅下滑1.7%。这已是中芯国际连续第二个季度面临营收增长动力不足的挑战,不过若将时间线拉长,16.2%的同比增幅依然显示出其在中国芯片制造领域的稳固地位。
细看这份成绩单,上半年44.6亿美元的总收入对应着22%的同比增长,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升7.6个百分点至21.4%。但二季度20.4%的毛利率水平,较一季度回落2.1个百分点,透露出价格竞争与设备折旧压力正在蚕食利润空间。据内部渠道透露,部分40纳米和28纳米AMOLED小屏显示驱动芯片虽需求旺盛,却因产能限制无法充分释放价值,而消费电子类产品价格下滑成为拉低平均售价的主因。
值得玩味的是市场对中芯国际的预期分歧。此前多家机构预测其二季度营收环比降幅在4%-6%区间,实际1.7%的收缩优于悲观预期。里昂证券分析师在财报前便指出,工业和汽车领域模拟芯片的订单回暖正推动产能利用率超预期回升。从业务结构看,汽车电子正成长为关键增量,主要客户在BCD、CIS及域控制器等车规级芯片的突破,带动相关收入季度环比增长超两成。
面对三季度,中芯国际给出5%-7%的环比增长指引。支撑这一乐观判断的,是月产能已增至99万片(折合8英寸晶圆)的规模效应,以及北京、深圳新厂区爬坡进度超预期。不过18%-20%的毛利率指引仍显谨慎,反映公司对设备折旧成本高企的清醒认知。某外资投行研究员评论称:“当全球晶圆代工龙头遭遇增长瓶颈时,中芯国际凭借本土化产能转移和车用芯片的卡位,正在开辟差异化的生存路径。”
隐忧并未消失。净利润波动始终困扰着中芯国际,去年四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3.5%的阴影尚未完全消散。在近日举行的非公开交流中,管理层坦言28纳米以下先进制程的研发投入将持续挤压短期利润,且关税政策变化可能引发客户订单策略调整。但站在国产替代的浪潮之巅,中芯国际92.5%的产能利用率仍优于多数同业,其在北京新建的12英寸生产线更被视作承接国产AI芯片代工订单的关键筹码。
当芯片战争进入持久战阶段,中芯国际的季报折射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典型状态:在技术追赶与市场突围的双重压力下,用产能利用率换技术迭代时间,以本土市场增量抵御全球周期波动。三季度能否实现预期中的环比反弹,将检验这条路径的可持续性。
本文由YuZhaiHuo于2025-08-07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521pj.cn/20257564.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