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ROCm实验室南京落子,中国AI生态迎来开放变量
- IT大事件
- 2025-08-06
- 1817
7月31日的南京雨花台区,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与AMD高级副总裁潘晓明共同揭开红绸的那一刻,一块镌刻着“AMDROCm实验室”的铜牌正式亮相。这处落户于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的实验室,不仅是AMD在中国设立的唯一ROCm开源生态基地,更成为其撬动中国高性能计算与AI市场的战略支点。
选择南京作为落地点,这步棋下得准。作为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和江苏唯一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南京在软件产业上的积累相当扎实。仅中国(南京)软件谷一地,就聚集了328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过5万名技术人员在此深耕AI领域。而新启动的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规划占地1.9平方公里,以“一环两轴三核四片区”为骨架,目标直指2030年实现千亿级核心产业规模、带动3000亿关联产值。
实验室的揭牌可不是简单的技术展示。现场工程师透露,这里配备了基于AMDInstinctMI350X加速器的算力平台,该芯片采用CDNA4架构,支持FP16/BF16/INT4多精度计算,搭配HBM3E高速显存——正是当前大模型推理的热门配置。更关键的是,实验室将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开发者社区,通过技术沙龙、认证培训和场景化适配,让企业直接验证ROCm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场景的落地能力。这种开放打法,明显针对封闭生态的痛点而来。
AMD此时加码中国,背后是复杂的市场博弈。尽管美国出口限制导致其旗舰芯片MI308对华供货受阻,潜在损失高达15亿美元,但近期获得特批的MI308出货许可以及MI350系列价格飙升66%(从1.5万涨至2.5万美元)的现象,印证了中国市场需求的强劲。而ROCm实验室的设立,恰好为AMD开辟了新路径——通过开源软件生态渗透,规避硬件出口管制风险。这种“软先行”策略已初见成效:岩山科技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宣布,其Yan架构大模型将深度适配AMD的CPU/NPU平台,探索AIPC新场景。
支撑这个实验室的,是一套完整的产业生态设计。就在同一天,南京市算力调度平台服务基地、数据要素创新中心、AI智融服务中心同步入驻街区,形成从算力调度到资金支持的全链条配套。东南大学与嘉环科技共建的人才培训基地则瞄准了人才缺口,计划联合培养专业工程师。首批签约的12家企业中,江苏中协智能的“AI+声学”大模型、宽泛科技的国产化服务器方案,都将直接受益于ROCm的开源优化。
对开发者而言,实验室的价值或许更实在。一位参与技术沙龙的创业公司CTO坦言:“以前用AMD芯片跑大模型,遇到算子兼容问题只能自己啃文档。现在有了实体实验室和本地技术团队,调试周期至少缩短三成。”这种反馈印证了AMD的布局逻辑——通过降低开发门槛,逐步扩大在推理市场的份额。目前全球十大AI模型开发商中,已有七家采用AMD的Instinct加速器部署推理服务。
当全球AI芯片战场被技术封锁阴影笼罩时,南京这场揭牌仪式传递出另一种可能。ROCm实验室提供的不仅是硬件测试平台,更是一个让中国开发者参与全球开源创新的接口。正如实验室墙上那句标语:“开放代码,比封闭芯片走得更远。”未来三年,随着千家企业、十万人才在此汇聚,这条南京的AI街区,或许将书写技术自主的新剧本。
本文由ShiFangLan于2025-08-06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521pj.cn/20257454.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