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蓝箭航天冲刺科创板,朱雀火箭点燃商业航天新引擎

蓝箭航天冲刺科创板,朱雀火箭点燃商业航天新引擎 蓝箭航天 科创板IPO 朱雀二号 液氧甲烷火箭 商业航天 可重复使用火箭 卫星发射 民营航天 第1张

   东风试验区的发射工位上,一枚蓝白涂装的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火箭在灼热气浪中直刺云霄,将6颗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今年5月17日蓝箭航天完成的第五次入轨发射。两个月后,这家民营火箭公司在北京证监局悄然完成科创板上市辅导备案,中金公司作为辅导机构,正式叩响资本市场大门。

   成立于2015年的蓝箭航天,如今估值已突破200亿元,累计融资超70亿元。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去年底单笔注资9亿元,创下公司融资纪录。创始人张昌武,这位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出身的航天创业者,以14.68%的持股比例控制着这家即将成为'科创板商业航天第一股'的企业。

   朱雀二号的成功构成了其上市进程中最硬核的筹码。2023年全球首枚液氧甲烷火箭入轨的突破,让蓝箭在国际商业航天赛道上一战成名。今年5月的最新发射中,改进型遥二火箭首次配备直径4.2米的复合材料整流罩,采用全过冷加注技术,实现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4吨级运载能力。铌钨合金喷管、单层共底贮箱等核心技术,支撑着这款火箭逐步成为中国商业航天发射市场的主力产品。

   在无锡惠山高新区,总投资30亿元的朱雀三号可复用火箭项目正加速推进。去年9月,这款采用不锈钢箭体的火箭已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试验;今年6月,一级动力系统九机并联点火试验成功,为首飞扫清技术障碍。当SpaceX的猎鹰九号垄断全球可回收火箭市场时,朱雀三号代表着中国民营企业最接近实战的解决方案。

   政策东风成为关键助推器。证监会6月18日新规将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扩大至商业航天领域,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这与国家航天局7月发布的'终身追责制'质量新规形成呼应——既开放资本通路,又倒逼企业从'野蛮生长'转向技术与管理双轮驱动。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蓝箭已获得自主协调发射工位、简化审批流程的特许权限,这是实现高频次商业发射的制度基石。

   行业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利润同比增长28.6%,商业航天正从'企业生存'向'市场竞争'过渡。随着千帆星座计划加速推进,下半年多款民营液体火箭将迎来首飞窗口。但挑战同样严峻:可复用火箭的检测维护体系尚未成熟,国家队与民企的协作机制仍在磨合。张昌武在近期访谈中坦言:'早期要证明民企能造火箭,现在要证明能做得更好更便宜。'

   当蓝箭航天嘉兴基地第100台天鹊液氧甲烷发动机下线时,车间电子屏显示'累计试车13万秒'——这组数据或许比融资额更能诠释科创板'硬科技'的底色。在卫星互联网组网提速的浪潮下,资本市场的阀门即将为这群造火箭的民营公司开启新航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