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G退网,百万电动车变‘智障’!车主被迫自费升级4G为哪般?
- IT大事件
- 2025-08-03
- 1649
2025年夏天的一个清晨,北京通州的张先生像往常一样走到楼下准备骑电动车上班,却发现手机App无法解锁车辆。屏幕上反复提示“网络连接失败”,原本智能便捷的座驾一夜之间成了“铁疙瘩”。他并不知道,千里之外的一座2G基站已于昨夜悄然关闭。这并非个例。随着全国2G网络加速退网,数百万辆搭载2G模块的电动自行车正面临智能服务全面瘫痪的危机,车主们被迫自掏腰包更换硬件,而矛盾的焦点直指生产商的事前预警缺失。
工信部统计显示,当前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达3.8亿辆,其中近年销售的新车大量配备定位追踪、远程控车等智能功能。然而这些曾让消费者趋之若鹜的高科技服务,如今却成为烦恼源头。在主流投诉平台上,相关关键词的投诉量已超400条,且仍在持续增加。多位2023年购车的用户反映,使用不到两年,车辆智能系统便集体“罢工”,核心原因在于内置的2G通讯模块因基站关停沦为废铁。更令消费者愤懑的是,厂家对此早有预判却未提前告知风险。
“购车时销售大谈智能防盗,却没人提过这是张限期体验卡。”一位小牛F400T车主展示着仍在服务期内的VIP会员协议,他的车辆因2G退网导致远程开锁、轨迹追踪等功能尽数失效,形同“半瘫”。联系售后得到的解决方案是自费149元更换4G云盒,理由竟是“运营商网络升级属不可抗力”。类似遭遇正在小牛、九号等品牌用户群中蔓延,有车主在社交平台自嘲:“当初买的是智能车,如今成了‘智障车’;以为当的是牛粉,结果成了韭菜。”耐人寻味的是,工信部早在2020年已明文要求“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不再使用2G/3G网络”。但直到2022年6月,部分厂商仍在生产搭载2G模块的新车。某品牌内部人士透露,2021年产品规划会上曾有人提议提前切换4G方案,但最终因“成本高出23元/台”遭否决。这种将经营成本转嫁消费者的行为,被法律界人士直指侵犯知情权:“消费者购买的是整套智能服务,而非分拆的硬件和网络。企业有责任确保产品生命周期内功能实现,而非将技术迭代风险甩锅用户。”面对舆论压力,部分厂商陆续出台补救措施。小牛电动车于2025年4月推出分级补贴方案:2G天眼车型支付149元(原价296元)、2G中控车型支付299元(原价599元)可升级4G模块。表面看优惠幅度达50%,但消费者发现其中暗藏限制——2018年前的老款车型被排除在外,且补贴政策仅执行至年底。更有人算了一笔账:以受影响车辆超十万台计算,厂家实际转嫁的成本仍达数千万元。
这场风波折射出物联网时代的产品责任盲区。当常州市场监管部门约谈企业时,厂家最初以“超过三包期”为由拒绝担责,后在行政干预下才勉强让步。类似场景同样发生在汽车领域,某合资品牌4S店要求车主自费两千元更换4G车联网模块,辩称“设备未损坏就不算质量问题”。这些案例暴露出企业在技术路线规划上的短视:为节省微量成本延缓技术迭代,最终导致用户体验崩塌。
随着2025年2G全面退网大限临近,升级困局将持续发酵。专家指出,解决矛盾需双管齐下:一方面监管部门应要求企业对在售设备标注网络支持年限,如同家电能效标识般透明;另一方面可设立产业补偿基金,从每台智能设备销售额中计提风险准备金。毕竟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没有企业能独善其身。当城市街头的电动车纷纷“失联”,这场由小小通讯模块引发的信任危机,已然为整个制造业敲响警钟。
本文由QiPin于2025-08-03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521pj.cn/20257199.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