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工龄数据首曝:2.9年背后的组织变革
- IT大事件
- 2025-08-01
- 1102
梁汝波站在镜头前,手指无意识地敲了敲桌面。这场原定半小时的内部直播已持续近五十分钟,评论区仍不断弹出员工提问——直到绩效与激励部门的负责人调出一张柱状图,满屏的弹幕突然静了下来。图上两个数字被特意加粗:在职员工司龄中位数2.9年,平均数3.0年。这位字节跳动CEO微微前倾身子,对着麦克风说出酝酿已久的话:“十三年了,我们第一次公开这个数据。”这组数字直接刺破了社交媒体上“字节员工平均在职7个月”的谣言。更值得玩味的是离职员工数据:中位数2.5年,平均2.6年。这意味着即使离开的人,也有近三年时间沉淀在业务里。一位接近管理层的技术总监私下透露,原本计划明年才披露这些数据,但近期外部传言已影响到招聘——某个算法岗的应聘者面试时直接问:“真干七个月就走人?”绩效改革的刀锋同时落下。过去字节的晋升像场马拉松,需连续两次斩获M+(高绩效)才能站上起跑线。如今规则变了,一次M+足矣。这并非降低标准,而是内部调研发现,长达一年的等待期导致23%潜力人才被竞对挖走。更关键的转变在“活水计划”:曾经M+绩效是内部转岗的硬通货,如今百余名拿着M-(待改进)评级的员工成功跨部门流动。人力资源系统显示,政策放宽后活水申请量单周暴涨40%,电商团队甚至接收了三个来自飞书、绩效全M-的工程师。
“弱化内卷不是口号。”一位参会的中台产品经理翻着刚发布的绩效指南,注意到细微变化。过往M与M+的界限像被雨淋过的水彩画,明明只差0.5分奖金却要承受晋升延迟。现在指南明确写道:“M即达标”。更让基层员工安心的是关于M-的注解——连续两次也不等于淘汰,这与五年前某实习生因M-被立即解约的江湖传说形成戏剧性反差。
这些变革背后藏着人才保卫战的硝烟。2024年高绩效者离职率控制在5%,远低于互联网行业平均的15%,但管理层仍警惕地发现,某些3-1职级的员工带着五年高绩效履历悄然离职。新对策是强制要求主管为两年未晋升的高绩效者提交说明报告,同时将3-2及以上职级晋升率拉升40%。不过最犀利的武器藏在数据褶皱里:司龄3年以上的研发人员参与的项目,用户留存指标平均高出新品2.7倍。
当互联网行业还在争论“工龄越短越创新”时,字节用近三年的人才沉淀期给出另类答案。北京中关村e世界大厦七楼的咖啡机旁,贴着一张行政收集的便签条,上面有程序员潦草的字迹:“待满三年才知道推荐算法怎么转。”这句话或许比任何公关文案更能解释,为何梁汝波甘愿打破十三年的沉默。
本文由YuchiZuan于2025-08-01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521pj.cn/20257009.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