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字节Trae工具陷数据上传风波,关闭遥测为何难挡数据外传?

字节Trae工具陷数据上传风波,关闭遥测为何难挡数据外传? Trae数据争议 字节隐私风波 AI编程工具 数据安全 用户隐私 TraeIDE 字节回应 数据采集 第1张

   一位开发者在GitHub上发布的测试报告让字节跳动的AI编程工具Trae陷入舆论漩涡。报告显示,即使用户在Trae中手动关闭了数据遥测(Telemetry)功能,该工具仍在7分钟内连续发起近500次网络请求,向字节服务器传输了高达26MB的数据包。更令人警觉的是,这些数据不仅包含常规的硬件配置与操作系统信息,还涉及设备唯一标识码、模糊处理的项目路径甚至键鼠操作习惯等敏感内容。

   面对迅速发酵的质疑,字节跳动在24小时内作出官方回应,称上传内容仅为“非敏感的统计数据和性能指标”,例如页面点击热图与功能使用频率,强调数据经严格脱敏且符合全球隐私法规要求。但对于用户的核心质疑——为何关闭遥测后数据仍在传输,官方解释称:Trae虽然基于VSCode开源框架开发,但其自身的数据采集模块独立于VSCode的遥测开关体系,导致用户关闭的仅是VSCode原生模块,而Trae的传输通道并未被阻断。这一技术设计差异被团队称为“误解根源”,并承诺将通过界面优化加以澄清。

   风波背后暴露的不仅是技术逻辑的模糊性。第三方测试数据显示,Trae运行时内存占用峰值达到VSCode的5倍以上,后台进程数量也远超Cursor等同类AI编程工具。多名开发者反馈,高负载导致代码编译时频繁卡顿,被迫切换开发环境。更引发忧虑的是,网络抓包显示数据传输未完全加密,且隐私条款未明确列举所收集的具体数据类型。有开发者进一步指出,Trae存在可远程激活的“热更新通道”,能在无需用户确认的情况下动态修改IDE行为逻辑,这一机制被质疑为“隐形后门”。

   开发者社群的愤怒在Discord等平台蔓延。多名用户称在Trae官方频道提及“track(跟踪)”等关键词后被自动禁言7天,尽管团队事后解释这是误触反广告过滤系统所致。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字节系产品年内第三次卷入数据争议。此前Lark办公套件和TikTok均因数据跨境问题遭欧盟监管问询。此次事件直接促使部分企业暂停Trae的部署评估,竞争对手GitHubCopilot则借机强化了“本地化数据处理”的宣传。

   事件或迎来转机。Trae团队在最新公告中透露,预计8月推出专属隐私模式,允许用户彻底切断后台传输。同时,7月底上线的2.0版本宣称内存占用已优化至行业平均水平。但信任重建显然需要更透明的行动。正如某开源社区成员所言:“当关闭按钮不能真实关闭数据流时,任何‘优化承诺’都需用代码验证而非文案修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