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联发科的AIASIC战略:10亿美元新引擎启动,非旗舰市场稳价保份额

联发科的AIASIC战略:10亿美元新引擎启动,非旗舰市场稳价保份额 联发科AIASIC10亿美元非旗舰手机芯片边缘计算天玑芯片定价策略 第1张

   半导体行业的风向正在悄然转变。联发科近期释放的关键信号表明,公司正将AI定制芯片(ASIC)视为未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据内部预测及外资机构评估,其AI加速器ASIC业务有望在2026年贡献约10亿美元的营收。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联发科与英伟达在汽车芯片领域的合作深化,以及与谷歌等科技巨头在数据中心项目的推进。尽管谷歌TPU项目因设计延迟可能使部分收入延后至明年下半年兑现,但10亿美元的量级目标依然被市场认可为可实现的里程碑。

   在移动业务领域,联发科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策略。尽管天玑9400旗舰芯片在2024年创下销售佳绩,带动旗舰产品线收入翻倍突破20亿美元,公司却明确表示非旗舰移动平台将维持价格稳定。这一决策背后是成本压力与市场现实的平衡术。蔡力行在财报交流中坦言,行业普遍面临代工成本上升的挑战,但联发科选择通过灵活调整产品结构消化成本,将新产品目标毛利率锚定在47%,而非简单涨价。尤其在中低端5G手机芯片市场,面临市占率轻微流失的风险,稳价成为守住基本盘的关键。

   边缘计算的爆发为联发科提供了新战场。随着行业进入“推理时代”,90%的数据处理将在终端和边缘完成。联发科正将AIASIC技术向汽车电子、智能座舱等场景延伸,与英伟达合作的高端智能座舱系统已获得多家车企订单。这种端边协同的布局,恰恰契合了市场从“5G+”向“AI+”的转型需求。要知道,当推理成本占大模型全生命周期80%以上时,高性价比的本地化算力必然成为刚需。

   技术攻坚仍是胜负手。为突破存储墙和功耗墙,联发科在2/3nm先进制程研发上已取得关键突破,并锁定台积电2025年产能。但这条路并不平坦,谷歌项目的延期暴露出设计复杂度对量产时程的挤压。与此同时,AMD携Zen5架构重返移动市场的消息传来,中端芯片市场的火药味骤然变浓。这种环境下,联发科必须确保非旗舰芯片在成本可控前提下持续升级能效——比如通过整合CPU资源灵活适配不同算力需求,避免陷入价格战泥潭。

   联发科的路线图已清晰勾勒出两个战场:在高端AIASIC领域激进开拓,在主流移动市场稳守城池。这种双轨策略看似矛盾,实则精准。当英伟达依赖数万美元的GPU卡统治云端时,联发科正用数十美元的边缘侧芯片编织更大的算力网络。毕竟在即将到来的万亿级IoT设备市场,让每台设备“买得起、用得起”AI,远比追求单项性能纪录更有商业想象力。

   市场总期待涨价故事提振业绩,但联发科在非旗舰市场的克制恰恰显露出老牌厂商的定力。当同行追逐参数光环时,它选择将边缘AI的性价比做到极致;当对手押注单一场景时,它通过ASIC业务构建从云端到终端的完整闭环。这种不涨价的防守,或许正是为AIASIC的进攻储备弹药。毕竟10亿美元的新生意,从来不是靠涨价涨出来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