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内地苦战:密钥延至9月10日,豆瓣6.7分背后的中外英雄观碰撞
- IT大事件
- 2025-07-26
- 1735
7月24日,DC宇宙重启之作《超人》悄然宣布中国内地密钥延期一个月,放映将延续至9月10日。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这部由《银河护卫队》导演詹姆斯·古恩掌舵、投资超2亿美元的超级英雄大片,上映16天累计票房仅收6277万元,日均不足400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北美本土2.53亿美元、全球4.26亿美元的进账——中国市场占比不足2%,彻底沦为陪衬。
在豆瓣,近三万名观众打出6.7分的冷淡评价。细观评分结构,仅9.8%观众给予五星,四星占比33%,而三星及以下差评合计达57.1%,评论区高频出现“平庸之作”“战力削弱”“爆米花流水线”等关键词。有观众直言:“超人被压制得太过,决战连栋楼都没拆完,还不如看祖国人发疯。”这番吐槽暗合映前趣闻——北美首映场曾有观众身着《黑袍纠察队》祖国人制服入场,饰演者安东尼·斯塔尔还特意分享该事件,戏里戏外形成微妙互文。
影片内核聚焦超人身份认同的撕裂感:氪星遗孤卡尔-艾尔与堪萨斯农夫克拉克·肯特的双重人格如何统一?导演试图让这位钢铁之躯回归人性本真,在“善良过时”的现代语境中重拾“真理、正义与美国式明天”的信条。可惜这套叙事逻辑遭遇了文化折扣——IMDb7.7分与烂番茄94%观众好评的国际口碑,在中国市场遭遇严峻水土不服。
究其原因,中西观众对英雄的期待存在本质错位。北美观众在2250万美元预售票房(年度最高)支撑下,欣然接纳古恩注入的“缺陷化超人”改造:非线性的叙事结构、被削弱的战斗力(为绿灯侠等配角让路)、以及氪星之子在责任与爱情间的摇摆。这些“人性化手术”恰恰触碰了中国观众的逆鳞:当豆瓣热评质问“为何超人打斗像戴了枷锁”时,外媒《华尔街日报》却盛赞“战力克制拓展了DC宇宙可能性”。
更深层的冲突在于英雄价值观的认知鸿沟。当北美观众为莱克斯·卢瑟“压迫感十足的动机”喝彩时,中国观众更困惑于超人为何不彻底终结威胁;当导演用慢镜头诗化超人飞行时,本土观众期待的是《海王》式颠覆性奇观。这种差异在配角塑造上尤为凸显——埃迪·盖瑟吉饰演的卓越先生获外媒称颂“高光时刻堪比蝙蝠侠”,但国内观众只记得“工具人开会”。
密钥延期背后是片方的无奈自救。随着《神奇四侠》等新片挤压排片,《超人》上座率已跌至15%以下。延期策略虽能暂避锋芒,但对比《钢铁之躯》同期5.85亿全球票房的成绩,这部DC宇宙开山之作显然未达预期。据内部人士透露,华纳探索公司对DCU的底线是全球破5亿美元,而中国市场的疲软或将影响《绿灯军团》《卓越先生》等衍生项目的推进优先级。
当安东尼·斯塔尔调侃“祖国人制服勇闯超人首映”时,戏谑背后暗藏残酷隐喻:解构英雄的后现代叙事正在吞噬传统超英神话。当中国观众用6.7分投票表达态度,或许在提醒好莱坞——氪星之子的“真理与正义”,该重新寻找跨越文明的表达方式了。
本文由LaiKuangXiao于2025-07-26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521pj.cn/20256575.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