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北京网约车油电更迭:燃油车彻底出局,司机面临换车潮

北京网约车油电更迭:燃油车彻底出局,司机面临换车潮 北京网约车新规 燃油车禁入 网约车新能源化 司机换车潮 二手车价格暴跌 滴滴政策调整 网约车电动化 燃油车清退 第1张

   二手市场角落里,老王蹲在自己的燃油轿车前抽了半包烟。挡风玻璃上“急售”的纸条被风吹得卷了边,价格一栏改了三次,从八万五降到四万三,依然无人问津。三天前,他火急火燎地赶到花乡二手车市场,指望着把跟了自己四年的车出手换辆新能源,却撞上了一波猝不及防的抛售潮——放眼望去,上百辆曾穿梭于北京大街小巷的燃油网约车挤满了停车场,车商压价的声音比发动机怠速还刺耳。而这场寒潮的源头,正是7月20日悄然落地的那纸新规:北京彻底对燃油车关闭了网约平台的大门。

   政策来得比预想更急。尽管去年大兴区就吹过风,鼓励用新能源或氢能源车跑出租,但许多司机没料到,全面封堵会在这个夏天突然降临。一家大型网约车平台内部人员透露,系统早在月初就埋下了伏笔——当燃油车主尝试注册时,界面会直接弹出提示:“车辆不满足要求,请更换绿牌车。”这相当于从源头掐断了燃油车接入平台的路径。此前,国六标准以下的燃油车已被清退,如今连达标的燃油车也失了入场券。

   司机阵营一夜割裂。开电车的李师傅在司机群里连发三个“鼓掌”表情:“充电一公里两毛,油价都快八块了,早该这么干!”另一边,刚还完半年车贷的赵师傅盯着手机屏幕半天没说话,最后憋出一句:“这车贷还得再背三年,现在卖车等于白干两年活。”焦虑迅速传导至交易市场。专做网约车二手车生意的黄经理翻着登记册直摇头:“轩逸、卡罗拉这些曾经的‘神车’,现在收车价直接腰斩。上个月还能卖五万的,如今报三万车主都咬牙认了。”北京的转向并非孤例,而是一张早已铺开的网。深圳五年前就把燃油车踢出网约车队伍;广州、东莞紧随其后封死入口;西安更是把原定2028年的清退计划猛地提前三年,6月15日午夜钟声一响,燃油网约车全部退场。成都看似留了道门缝——允许五年内、售价超12万的车注册,实则把多数经济型燃油车挡在门外。政策时钟被一圈圈拧紧,网约车的新能源化进程已不容倒转。

   滴滴的动向是行业最敏感的晴雨表。7月18日,一则标注“重要通知”的消息在司机端炸开:自7月20日零时起,停止燃油车准入,包括纯燃油车及蓝牌混动车。那些曾被司机们捧为“回本利器”的雷凌、卡罗拉们,一夜之间从平台宠儿沦为弃子。有车队主管私下透露,部分司机在截止前夜疯抢注册名额:“有人借亲戚身份证把家里旧车挂上平台,就为占个‘历史注册’的坑——政策留了道缝,20号前注册过的燃油车还能跑。”这种挣扎背后,是数十万燃油车司机被迫加速的转型倒计时。

   行业剧震下,矛盾浮出水面。支持者算着环保账:北京网约车全面电动化后,年均碳减排或超百万吨;反对者揪着民生账:许多司机购车时政策尚允许燃油车,如今刚回本就被迫淘汰,补偿机制却不见踪影。更深的焦虑藏在充电桩数据里——尽管北京公共充电桩已超十万个,但晚高峰时段,网约车扎堆的换电站前仍排起长队。一位秦姓司机抱怨:“充一次电耗一小时,平台派单可不等你!”政策漩涡中,一则反转消息耐人寻味。7月22日,最初发布政策消息的“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悄然撤下网页,并解释称信息源于“自媒体和司机反馈,核实存疑”。但此时,各平台系统已完成拦截升级,二手车市场已血流成河。这场被误读为“乌龙”的撤退,更像是政策落地后的技术性回调——箭已离弦,燃油车的终局不会改变。

   站在十字路口的不仅是司机。车企生产线正紧急调整网约特供版电动车;充电桩企业连夜测算热点区域需求;就连郊区的修车铺老板都在盘算:“以后机油滤芯卖不动了,得赶紧学修三电系统。”当最后一辆燃油网约车驶离故宫红墙下的巷陌,北京街道的引擎声将彻底被电流嗡鸣取代。这场能源更迭没有暂停键,它推着所有人向前奔跑——无论你是否备好了跑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