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源:机器人马拉松冠军的运动大脑走向开放
- IT大事件
- 2025-07-23
- 1232
在布满碎石与斜坡的测试场地上,一台人形机器人稳步踏过凹凸路面,足底传感器以毫秒级速度反馈地形变化,关节电机随即调整扭矩输出——这种曾属于实验室的精密运动控制能力,如今正随着一场开源行动进入全球开发者的视野。2025年7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式开放“天工-Lab”运动控制框架的源代码,这一曾助力“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完成半程马拉松的算法系统,填补了高性能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开源领域的长期空白。
技术团队在算法中融合了模仿学习与强化学习的双重优势。通过引入人体运动捕捉数据构建先验知识库,并结合AdversarialMotionPrior(AMP)风格化奖励机制,机器人不仅能应对碎石、沙地、斜坡等复杂地形,更在稳定性与拟人化姿态间取得平衡。实测显示,搭载该框架的机器人在草地行走时步态误差降低37%,斜坡转向的关节力矩响应效率提升52%。这种“人类运动直觉+机器强化训练”的架构,使开发者可快速训练出适应多样化场景的步态策略。
与算法同步开放的还有6大虚拟训练场,涵盖厨房、商超、工厂等高精度仿真场景。这些环境包含200余种可交互铰接物体,从冰箱门的阻尼回弹到抽屉滑轨的摩擦系数均贴近物理现实。一位参与测试的工程师描述:“当机器人在仿真厨房练习开关烤箱时,门把手的转动阻力与真实世界误差小于0.2牛·米。”这种数字孪生环境解决了实体训练成本瓶颈,单服务器即可并行训练百台机器人。
开源释放的不仅是代码,更是产业演进的催化剂。此前运动控制框架多依赖各企业闭源研发,如波士顿动力的模型需数年迭代周期。而天工-Lab通过GitHub开放基础步态奖励函数后,开发者仅需两周即可构建出稳定行走的机器人原型。工业现场的应用前景正在显现:在物流仓库测试中,接入该框架的搬运机器人搬运效率提升40%;而在某地震救援模拟中,其碎石路面的跌倒率比传统控制下降90%。
当业界聚焦于机器人“大脑”的通用人工智能竞赛时,天工-Lab选择深耕“小脑”领域——这正是人形机体融入物理世界的技术隘口。项目团队在马拉松赛事中发现,完赛的关键并非单项动作的精准度,而是长达21公里持续动态调整的鲁棒性。这种对“运动持续性”的突破,或将重新定义具身智能的落地路径:从追求炫技的短暂演示,转向真正耐受复杂环境的长效作业。
随着开源生态的壮大,运动控制正从实验室黑箱转化为可拼装的乐高模块。开发者已尝试在四足机器人上移植天工的步态补偿算法,使其载重能力提升15%;也有团队将框架与视觉导航系统嫁接,实现黑暗环境中的盲走避障。这些衍生创新印证了开源的核心价值——当冠军级的运动智能成为基础积木,人类在机器人应用边疆的拓荒,才真正开始。
本文由GaoRanLe于2025-07-23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521pj.cn/20256286.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