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航空业怒发律师函,美英媒体空难报道遭法律追责
- IT大事件
- 2025-07-20
- 295
印度飞行员联合会19日对《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发出正式法律信函,要求两家媒体就6月印航空难的不实报道公开道歉。这场牵动全球航空业的舆论战,将事故调查推入法律与伦理的争议旋涡。法律行动直指两家媒体近期暗示飞行员操作失误导致坠机的报道。印度飞行员联合会主席兰德哈瓦在内部通报中痛斥,这些报道在缺乏官方结论前就擅自归因,对无法自辩的遇难飞行员声誉造成不可逆损害。更严重的是,这种猜测性内容给遇难者家属带来二次伤害,同时削弱了在高压环境下履职的飞行员群体士气。印度航空事故调查局早在17日便发布公告,强调调查仍在进行阶段,任何草率结论都违背专业准则。公告特别点名某些国际媒体通过选择性信息拼凑事故原因的做法极不负责任。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主席霍门迪次日发声呼应,称当前流传的事故原因报道“为时过早且带有臆测性”。两大权威机构罕见形成立场同盟,折射出国际航空安全调查体系的某种共识断裂点。这场风暴的核心是《华尔街日报》7月16日一则独家报道。该报援引所谓调查内幕称,失事航班黑匣子录音显示机长主动关闭了双引擎燃油开关。报道甚至描绘驾驶舱对话细节,称副驾驶询问机长后陷入恐慌,而机长却异常冷静。这些具象叙述引发全球转载,将舆论矛头指向飞行员个体。但印度航空事故调查局12日发布的原始初步报告仅客观记载燃油开关被切断又重启的机械事实,并记录了一句飞行员对话:“为什么切断?——我没有。”报告明确回避了动作执行者认定。这种关键差异暴露出信息传播链中的加工痕迹。空难发生在上月12日,一架从艾哈迈达巴德飞往伦敦的波音787-8客机起飞后坠毁,造成机上及地面274人遇难。作为波音787机型全球首宗致命空难,调查涉及多国团队,本应是跨国技术协作的典范。但法律信函中提及的媒体行为,正在将技术调查异化为舆论战场。法律信函要求两家媒体立即停止传播推测性内容,在报道中增加免责声明,并删除可能暗示飞行员责任的所有表述。更关键的是要求发布澄清声明,承认官方最终结论尚未公布。联合会警告,若不满足要求,将启动诽谤诉讼追责。这场争端背后是价值千亿的航空安全信任体系。印度民航总局已在14日紧急下令全面检查国内波音机队燃油开关系统,而美国联邦航空局同期却发布通告否认相关系统存在设计缺陷。这种监管立场差异,让事故归责更显复杂。当法律函件飞向纽约和伦敦的编辑部时,274个生命等待的真相仍在古吉拉特平原的残骸中沉默。航空史上无数案例证明,重大空难调查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在艾哈迈达巴德高温中工作的调查人员或许未曾料到,在实验室数据转化为结论前,新闻头条已提前宣判了结局。
本文由JingMei于2025-07-20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521pj.cn/20256055.html
发表评论